原油 | 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 中国对其维持较高需求

全文1747字3图,预计阅读需6分钟

近年来,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关键变量。在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原油产量调整,出口重心偏移,快速转向亚洲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对俄石油的需求又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1

俄罗斯在多轮的制裁下表现出较强的扩张力

图1 2022-202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趋势(万桶/日)图2 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趋势(万桶/日)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Kpler

在全球原油市场格局中,俄罗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美国及其盟友自2022年以来实施的多轮制裁,俄罗斯展现出显著的产业韧性,其原油供应从欧洲快速的转向到亚洲市场,且积极开发北极航线,促使亚洲对俄油需求攀升。

近几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促使俄罗斯表现出较强的扩张力,其原油供应从欧洲快速的转向到亚洲市场,且积极开发北极航线,促使亚洲对俄油需求攀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22年至202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1100万桶/日区间,占全球总产量约1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平均产量呈现逐年微降态势,202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出现明显季节性波动。从二季度开始,俄罗斯原油产量落至1000万桶/日的水平以下,且年内日产量高低差在42.44万桶/日。整体来看,近两年来中国和印度基本是俄罗斯石油的较大出口对象国,合计占比超60%,原油出口量基本维持在400-500万桶/日,且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2

俄罗斯贸易出口流向结构不断向亚洲偏移

图3 2023-2025年俄罗斯原油出口贸易流向情况(万桶/日)

原油 | 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 中国对其维持较高需求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Kpler

在西方制裁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背景下,俄罗斯原油产业展现出独特的战略韧性。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市场成主要出口方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主。其中2024年俄罗斯对中国原油出口量达200万桶/日左右,占其总出口量的40%以上印度则以日均进口约在180万桶进口规模紧随其后,较制裁前激增近10倍。叠加其他亚洲国家的采买,其制裁短期内对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影响有限。

展开全文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欧洲曾是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约 40 - 45% 的俄罗斯石油产品和原油运往欧洲。随着西方国家制裁措施不断升级,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原油贸易流向,逐渐的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今,俄罗斯原油出口亚洲的原油平均占比约涨63%,亚洲全年原油需求均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的50%以上。

俄罗斯原油贸易流向的调整,主要是因西方制裁切断俄罗斯与欧洲传统市场联系,迫使俄罗斯另寻出路;再者,亚洲地区对原油的依存度较高,且俄罗斯积极开辟北极航道,出口三种北极大陆架石油,俄罗斯北极大陆架石油主要自黑海出港,经苏伊士运河,穿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沿海,航程约45-50天。较大的缩短了俄罗斯北极石油运往中国的距离和时间,使其运输成本降低、效率增加。

3

中国对俄罗斯原油维持较为稳定的需求

图4 2019-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万吨)图5 山东及天津港口俄罗斯原油到港量(万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海关数据

海关数据中,2024年中国自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约15%,其初次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是2023年,中国全年进口俄油10702.5万吨,同比增加24.5%,稳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宝座。

进入2025年,至今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约154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8.45%。沙特阿拉伯以 1165.81万吨位列第二,伊拉克以1030 万吨位居第三。俄罗斯稳居首位的主要优势是因西方国家制裁促使俄罗斯原油让利销售,油价出现较大折扣,中国独立炼厂对其青睐度不断攀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23年是中国独立炼厂对其采买需求达到峰值。该国的ESPO原油和乌拉尔原油因ESPO原油和乌拉尔原油油种指标合适炼厂装置加工及需求,且运输周期更短,最为受炼厂青睐。

综合来看,中国对俄罗斯原油存在较高需求,作为中国重要的陆上邻国,俄罗斯凭借其地理毗邻优势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折扣,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原油供应伙伴。而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需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面临美西方潜在战略威胁。且在西方国家制裁措施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俄罗斯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将维持较为稳定的原油供需关系。

原油 | 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 中国对其维持较高需求

评论